从“居民看”变“居民干”,荣东社区微光成炬实现“逆生长”
2023-07-10 09:11:15 长江日报

从“居民看”变“居民干”,荣东社区微光成炬实现“逆生长”

每天早上7时,退休职工陈福珍就会准时出门,从社区智能停车棚推出充好电的“小电驴”,先到利济东街早市过个早,买回几样新鲜小菜,返家路过社区小广场,跟几个老伙伴聊聊天。

陈福珍是社区当之无愧的基层治理合伙人。比如居民想要在周末继续开放老年活动中心,但因为活动中心无人管理一直没法实现,陈福珍主动站出来,提出每周末由她“值班”,难题就此迎刃而解。

享受与付出是一体两面的。居民不仅是社区美好生活环境受益人,而且也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,这是荣东社区共同缔造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。作为武汉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,荣东社区曾是中心城区老旧小区“老、破、乱、挤”的典型,2021年12月老旧改造完成后,社区面貌焕然一新,更让过去的居民喜“回迁”。近年来,社区用好思想政治工作“传家宝”,创造性开展社区治理,通过传承、引领、凝聚、激活等工作方式,聚集起参与共同缔造的核心力量,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,涵养了新时代的荣东精神,彰显了新时代的荣东气质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荣东社区志愿者参加网格服务。

传承:

从干事创业“手足无措”

到服务群众“游刃有余”

29岁的刘昊是社区新招录的网格员,在此之前,他对社区工作一无所知。一到社区,他便被分配到社区最大的网格,老年人口多,流动人口多,商户占比高,网格管理难度不小,“烦心事”不断:刚熟悉的租户没过几天就搬走了,新来的陌生居民又要从头熟悉、磨合,不是本地人听不懂武汉话,沟通上“障碍重重”。

刘昊的情绪低落被已退休的老网格员李晴看在眼里。她是荣东社区老街坊,在社区工作了30多年,处理邻里矛盾有经验有方法,是一呼百应的“晴姐”。她热心地将自己的工作“三板斧”——“关键人”“关键事”“关键法”教给刘昊。“关键人”是一份详细的居民名单,包含辖区的特殊人群,两人一起开展敲门行动,帮助刘昊快速融入居民。“关键事”是一批居民关心的大小事,比如有中高考考生的家庭,多向他们宣传教育政策等等。“关键法”是一套矛盾化解方法,比如居民有矛盾,不仅要对症下药,还要注意话术。在李晴的传帮带下,刘昊对社区治理工作越来越熟练。

“王大姐,今天《长江日报》上发了志愿填报指南,我给您拿份报纸看看。”“周阿姨,明天社区有公益义诊活动,您有空记得来参加。”在社区工作两个月后,刘昊渐渐走出了“阴霾”,在老网格员的带动下,主动走近居民,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共同缔造活动,也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变,在与群众双向奔赴中砥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,厚植干事创业勇担当的真挚情怀。

引领:

从邻里事务“少人问津”

到政策宣传“人人知晓”

红领巾五点半话筒定期开播。

“欣欣向荣,活力荣东,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荣东社区‘红领巾五点半话筒’现在开始广播啦!”每天17:30,荣东社区的大喇叭准时响起悠扬童声,这是社区的小播音员们在播报。

为激活青少年参与共同缔造活力,荣东社区打造“红领巾5点半话筒”项目,由辖区青少年担任社区播音员,定期提供信息播报,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潺潺流水,流进居民心田。“红领巾5点半话筒”有四大栏目:《新闻速递》及时将党和国家政策传达到居民身边;《童“话”荣东》讲述社区建设和发展动态;《生活百科》宣传卫生健康、预防诈骗、垃圾分类等生活知识;《祝福点点》打造互动平台,为辖区居民在广播台点歌传递祝福。

小播音员的队伍中有一位来自“新业态”家庭的小朋友万嘉晨,因为爸爸是一名外卖小哥,工作繁忙常常无法照顾他,社区知情后,依托暑期公益托管班,帮助他学新知识与技能,发现他的播音才能后,培养他成为了社区小小播音员。“小手牵起大手”,在一个个小小播音员的发声下,辖区居民也被影响、带动,主动参与社区建设。万爸爸多次为社区点赞,也成为了社区“小巷顾问”的一员,在走街串巷中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、社情民意信息员、基层治理监督员,在“跑腿”中掌握群众思想动态,凝聚价值共识。

凝聚:

从网格工作“一人管理”

到志愿服务“众人帮扶”

幸福食堂服务社区居民。

网格员胡斌是荣东社区“元老级”网格员,扎根社区工作15个年头,脸上总挂着笑,从来不急眼,辖区内的居民几乎都认识他,是群众心中的“人气王”。一部分老人是他的“铁粉”,有什么大小事都跟胡斌说,胡斌凝聚起这支力量,引导他们成为宣传员,有什么公益活动,立刻能通过他们发动居民参与,街坊的不断好评,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网格志愿服务队,投身社区治理。

如何能让“小网格”体现大作为,“微治理”释放大能量?胡斌决定尝试“网格长制”,采取“一长三员”的工作机制,形成以网格员为指挥长、居民为联络员、在册党员为指导员、“乐行助老”志愿服务队为协管员的网格力量体系,统筹各方资源,共同缔造网格治理新局面。

88岁的陈玉莲奶奶的老伴去世多年,无儿无女,独自居住,胡斌带领志愿服务队,多方接力照顾陈奶奶。在他们的影响下,楼栋党员周小玲和热心居民王瑞华、车春香等时常主动上门,帮助陈奶奶更换衣服、清洗身体等,“乐行助老”志愿服务队联合辖区幸福食堂每天为陈奶奶送饭,下沉党员为陈奶奶跑腿购物。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陈奶奶深受感动,她多次对胡斌说:“住在荣东社区真是福气。”可以说,正是网格员们以真心换真情,才让辖区居民在思想共振、心灵共鸣中感悟新时代发展的磅礴伟力,坚定团结奋进的坚强意志。

激活:

从爱心捐赠“一点一滴”

到资源共享“微光成炬”

共享空间参与者越来越多。

82岁独居的董老太清理出两条全新未穿的棉裤,不舍得浪费,董老太将棉裤交给网格员王颖,想要转赠给有需要的人。王颖细细思量,考量社区困难人群实际情况,将棉裤转赠给了70岁的独居残疾老人陶师傅,得到老人的连连感谢。王颖心想,社区确实有着盘活闲置资源独特优势,如果能搭建一个爱心平台,形成以爱心换服务的良性循环,岂不是很好?在她的建议下,荣东社区共同缔造坊“微光成炬”共享空间应运而生。通过共享橱窗,居民可以一眼看见自己捐赠的物品及物品受益人,感受到“有一分热发一分光”的幸福感。一传十十传百,不少辖区商户慕名捐赠,一家文具店因退租,捐赠不少文具,社区发动小朋友以书换物,领取文具的同时,将家中闲置的图书捐赠出来共享借阅,打造书香社区。

“微光成炬,就是大家将这种爱意表达出来,服务他人,也成就自我。”王颖说道。“微光成炬”共享空间不仅仅是物品的流通,更是思想的流动、爱心的传递,社区居民在共享中感悟美好生活,共同构建和谐社区,让辖区居民的归属感、获得感显著增强,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激发,邻里关系更加和谐,文明风尚悄然形成。

专家点评

《长江论坛》编辑部主任、武汉市委党校理论中心副主任、副教授周叶婷:“居民看”变为“居民干”,才能实现社区“逆生长”。居民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力量,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有赖于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。在发动和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,党建引领发挥着难以取代的政治优势,唯有营造党的领导之“势”,锻造党的领导之“形”,确保思想引领,把党员号召起来、把群众带动起来,建立“人人参与”的利益联结,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。荣东社区以强化居民思想引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,通过传承、引领、凝聚、激活等工作方式凝聚新共识,构建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,释放出“一长三员”大能量,发挥了“小手牵大手”的带动效应,建立起“微光成炬”的新品牌,实现了以老带新的使命传承,使“老、破、乱、挤”的老旧小区迅速实现精彩“蝶变”,成为有温度的美好家园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

(长江日报记者蔡爽 通讯员江都 胡曼婷 潘丽娟 杨帆)

【编辑:商佩】

猜你喜欢